古晋兜率天修行林位置与联络

何谓“卡提那”?

卡提那是巴利文“kathina”的音译, 它是出家人律制生活中的一项行持, 即僧团经过了三个月雨安居的密集修行后所进行的一个和乐清净之聚会。卡提那庆典是在家人为僧众而举办, 供养“卡提那衣”给僧团是其重点。“卡提那”所带出的含义是深远的。这是感恩三宝的表现, 更是僧信善互动的楷模。

卡提那之缘起

据《律藏•大品•卡提那犍度》,有三十位比丘,着粪扫衣,持三衣,在树林中居住,过着托钵乞食的生活。随后,这些比丘欲往舍卫城拜见佛陀。当他们步行到裟歇陀镇时,适逢雨季,他们遵循戒律的规定,不再前进,而在该地雨安居。

当为期三个月的雨安居结束后,豪雨仍盛,地面积水,到处充满泥泞。比丘们穿着湿透了的衣物,提着疲惫的步伐继续往佛陀的住处前进,一直到舍卫城拜见佛陀为止。比丘们抵达后,顶礼佛陀,然后坐在一旁。

佛陀跟到来做客的比丘互相关心问候是当时的风俗之一,因此世尊问:“比丘,你们怎样过呢?是否得到足够的维生?在雨安居期间你们是否舒适、团结、和睦一致?托钵是否成问题?”“世尊,一切都很顺利,我们得到足够的维生;我们在雨安居时也舒适、团结、和睦一致;托钵也没有什么问题。” 比丘回答。他们接着告诉佛陀有关他们自从雨季开始之后的旅途情况。

佛陀以此因缘说法后,告诉比丘们:“比丘,住雨居的比丘,允许受卡提那衣。” 于是,雨安居结束后,在家信众欢喜布施卡提那衣给僧团,僧团进行卡提那僧羯磨(僧羯磨即僧伽会议之意)选出适当的比丘接受卡提那衣。

卡提那与修行的意义

在佛陀时代,大多数僧众都是四处云游的,唯雨安居时,才暂时定居下来。往往,这促成僧众集聚一堂,共住共处,并通过共修的因缘,增进了彼此的道业。因此,在家众的布施与护持亦变得更有意义了。护僧,看起来是护持他人,让僧众能安心办道,实际上也是护持自己的法身慧命,以及让正法延续下去。

大家略知卡提那与修行的意义的同时,也唤起大家对修行的热衷,愿大家福慧双修。

供养僧团的八种方式

根据《律藏•大品•VIII 袈裟犍度》,在佛陀时代,有一次当佛陀与僧团在毗舍佉女居士家接受供养时,她向佛陀请求以八种方式供养僧团:
1. 为僧团提供浴衣
2. 为抵达的僧团提供食物
3. 为出发游方的僧团提供食物
4. 为生病的僧团提供医药
5. 为生病的僧团提供食物
6. 为照顾病者的僧团提供食物
7. 定时为僧团配发米粥

8. 为去河边洗澡的比丘尼提供浴衣

于是,佛陀问她要做八项供养的目的是什么,毗舍佉女居士解释道:
1. 因为裸体是不净、污秽可厌的,因此想为比丘提供浴衣。
2. 刚抵达舍卫城的比丘不熟悉环境,获得食物有困难,但必须不顾旅途劳顿去托钵乞食,因此想为刚抵达的比丘提供食物。
3. 以同样的理由,想为出发游方的比丘提供食物。
4. 如果生病的比丘缺乏适当的医药,一定会痛苦,甚至会死亡,因此想为生病的比丘提供医药。
5. 如果生病的比丘缺乏适当的食物,一定会痛苦,甚至会死亡,因此想为生病的比丘提供食物。
6. 照顾病者的比丘必须同时为自己和病人托钵食物,他很容易耽搁,可能导致两个人因为超过中午而无法进食,因此想为为照顾病者的比丘提供食物。
7. 听说清晨吃粥有许多利益,因此想为僧团提供米粥。
8. 有比丘尼露身在河水、池水、渠水中洗浴,有些贼女或淫女看见就引诱她们应趁少年于爱欲中共相娱乐,等年老时再来修行。因此有些年少的比丘尼便不乐道而还俗,而有些居士则讥嫌她们不知惭愧。比丘尼不穿衣服洗澡不适宜,因此想为去河边洗澡的比丘尼提供浴衣。

毗舍佉女居士解释她愿望的目的后,佛陀问她预期的利益什么。

她回答道:“世尊,若有比丘在别处度过雨安居来到舍卫城见世尊。他们拜见世尊后会问他:“世尊,某某比丘已经去世,他的目标是哪里?会投生何处呢?”世尊会说他已经达到入流果,或一来果,或不来果,或阿罗汉果。我会去找这些比丘问:“大师,那名比丘曾来过舍卫城吗?”如果他们回答有,我便会知道那名比丘曾使用过雨衣、到访食物、游方食物、病人或照顾病者食物、病人医药或清晨米粥。当我想到此事,便会高兴;当我高兴,便会欢喜;当我欢喜,身便轻安;当我身轻安,便会感到快乐;当我感到快乐,便会得到禅定,于是我便有培育五根、五力与七觉支。世尊,这就是我向世尊请求八种布施所预见的利益。”

因此,佛陀便答应了她的请求。毗舍佉女居士是在家女弟子的典范,对三宝具备坚定的信心,安住在入流果上,向究竟解脱痛苦迈进。卡提那庆典是在家人为僧众而举办,供养功德衣是其重点,所以这是供养僧团的难得机会。

把感动化成行动

传法,是为了让更多的人有机会解除痛苦。佛陀游走恆河两岸说法四十五年,也是为了让众生能够从佛法中得到利益,以达到灭苦的目的。因为正法的延续,让来自不同背景的我们凝聚在一起,互相学习与成长。在这闻法、学法、证法和护法的路上,我们有机会累积无数的善业,让自己的生命得到改善与提升。在这过程中,我们看见僧团无私的付出与奉献,以及那些为法服务的居士们努力地把佛法带给大家。随喜他们的付出,让我们有机会得到佛法的真惠。因为这一份感动,我们对三宝心怀感恩。愿我们从佛法中得到了利益之后,把这份感动化成行动来奉献及利益大众。

时代递变,众生所需变得异常複杂,要如何才能让每个处在生命中不同阶段的众生得到法益、提升生命呢?传法生态林因应而生,期许让每个踏进来的生命,都能在这裡提升自己,获得佛法的至上利益。

在传法生态林,婴孩、儿童、青少年、老人、临终病人等处在生命任何一个阶段的人们,都可以无止境地提升与净化。同样地,在这个施与受、愛与被爱、护与被护的聚焦点,我们不需要拥有家财万贯,或具备十八般武艺的本领才能够走进来奉献,只要我们愿意,肯定可以在这里找到让自己绽放出生命之光与热的空间,哪怕只是一份绵薄之力,都可以为他人带来光明、温暖、方便、力量与希望。

欢迎您参与我们,不管是成为受惠者或施惠者,让我们一起把感动化成行动,一同在法上学习与成长。

萨度!萨度!萨度!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