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天欢喜的出家庆典——2008年古晋兜率天修行林记事

MahaSanghainKuching01
马来西亚又有一名善男子下定决心剃除须发,着袈裟,出家而过无家的生活,把自己的青春和生命奉献给佛法僧了。这一次,他的出家不仅仅为他的生命带来重大的意义,也为周遭的人们带来重大的意义。由于他出家的因缘而助成了8位禅师在大马古晋的兜率天修行林云聚的殊胜因缘。这个因缘除了在缅甸之外,在外国可以说是非常少有难得的,敢说是第一次在外国有那么多位禅修老师集合在一起。在此与贤友们分享禅师与僧团在古晋的部分相片与一些记事。

discuss
由于禅师的行程紧逼,在2008年12月7日下午抵达古晋国际机场后,就前往兜率天修行林与僧团商议出家与问题。Sīmā是僧团为了举行诵戒、授具足戒、入雨安居、自恣等羯磨而设立的特定场所或建筑物。对共住在一个寺院或某一区域内的僧团是必要的,若没有合法的sīmā就不能举行如法的僧团羯磨,不如法的羯磨就不能如法传授比丘戒了。由于兜率天修行林还没有设立一个合法的sīmā,所以禅师决定要在兜率天修行林设立一个永久的sīmā,让未来的僧团也可以在这里举行种种的僧团羯磨与仪式。

凡举行羯磨的地方,必须经由僧团共同认定范围,称为“结界” ( sīmā sammuti)。在结界前,先须设立界相(sīmā nimitta),即范围的标记。律中允许8种界相:以山为界相、以石为界相、以林为界相、以树为界相、以蚁丘为界相、以河流为界相和以水为界相。现在的做法多数是以石为界相,兜率天修行林就是一个以石为界相的例子。

stone-sima-nimitta

在律注《疑惑度脱》中提到,界可以分为“已结之界”(baddhasīmā)和“未结之界”(abaddhasīmā)两类。其中,已结之界又可为划定界、共住界和不离衣界三种;未结之界又可分为村界、七阿邦答勒界和泼水界三种。

set-boundary
在此将透过“以石为界相”来简单说明结界的程序:先划定“界”范围。根据律制,界的范围最大不得超过三由旬,最小必须能够容纳21位比丘坐下。

kamavaca-for-clear-old-sima
佛陀又规定,如果在一个地方原先曾经如法地结过界,此后在该处所结之界皆为无效。为此,佛陀允许先废除原来之界(sīmāsamūhanana),然后再结新界。如果想在一个新的地方结界,但又不清楚古代是否曾经结过界,为了使日后的羯磨皆成为有效,为了保险起见,在结新界之前通常会先废除旧界。由于除界的羯磨颇为复杂,僧团整个下午的时间都在这不同的角落废除可能存在过的旧界。

locate-sima-nimitta
到隔天凌晨僧团再继续昨天还没有完成的废除旧界。完成废除旧界后,在已经划定界的范围内,分别放置八块大小相当的石丸于界的东南西北方和四个角落,作为石相” (pāsāṇanimitta)。

sayadaw-ask2

sayadaw-ask
接着帕奥禅师安排八位比丘分别站在界外的石相旁边。僧团念完提案(ῆatti)后,禅师出位,依次走到每个石相前,问站在那里的比丘说:“东方是什么[界]相?”

“石,尊者!”

“这石是[界]相。”

“是的,尊者!”……问完八位比丘后,再走到第一位比丘前重复问一次,如是使所有界相皆能成为一连结。

finalkamavaca-for-sima
问完界相后,所有僧众齐集于伸手所及的范围内,宣讲羯磨文,共同认为此界为“共住、同一布萨界”(samānasaṃvàsa ekuposatha sīmā)。在结了“共住界”之后,再结“不离衣界”( avippavāsa sīmā)同时,在这个被划定的范围内所结之界,称为“划定界”( khaṇḍasīmā)。

sima-done
等结界羯磨圆满之后,可把石相分别埋于界场的四角,每个角埋两块,里面的石块为界相,其外再预留出中间地带,称为“界隔”( sīmantarika),以避免与其他的“界”相重叠。埋石相时,石丸的上半部应露出地面,形成明显的标记,使人们能清楚地辨认出界相。

set-camp
再设置一个简单的帐篷以防日晒雨淋,古晋兜率天修行林的sīmā就这样诞生了,未来的四方僧都可以在这里举行如法的僧团羯磨、布萨羯磨、诵戒、戒子也可以在这里受具足戒了。

pindapata-2
早餐过后,僧团入村托钵,与当地的信众与附近的居民结缘,让他们有机会在无上的福田种福。

noon-dana
午餐时间,为信众传授三归五戒。信众们也当然把握难得的机会热烈的供养禅师与僧团。

sayadaw-confession
下午正式的出家仪式开始,僧众先来个对首惭罪,清净的僧团准备向戒子传授比丘戒了。

samanera-1
教授师(anusāsakācariya)净法尊者(Ven.Dhammasubho)审问沙弥:

Revata你听着,这是你真实、诚实的时候。(一遍)

所有已经发生的事情将会在僧团中问到。有则说「有」,没有则说「没有」。

不要困惑。

不要混淆。

他们将会这样问:

你有这样的病吗?

教授师:痲疯?

沙弥:没有,尊者。

教授师:疔疮(溃烂)?

沙弥:没有,尊者。

教授师:癣?

沙弥:没有,尊者。

教授师:肺痨(肺结核)?

沙弥:没有,尊者。

教授师:癫痫?

沙弥:没有,尊者。

教授师:你是人吗?

沙弥:是的,尊者。

教授师:你是男人吗?

沙弥:是的,尊者。

教授师:你是自由人(非奴隶)吗?

沙弥:是的,尊者。

教授师:你是否无债?

沙弥:是的,尊者。

教授师:你是否免除了政府职责?

沙弥:是的,尊者。

教授师:你是否获得父母亲的允许?

沙弥:是的,尊者。

教授师:你是否满二十岁?

沙弥:是的,尊者。

教授师:你是否具备钵与衣(袈裟)?

沙弥:是的,尊者。

教授师:你叫什麽名(字)?

沙弥:尊者,我的名(字)是Revata。

教授师:你戒师的名(字)是什麽?

沙弥:尊者,我戒师的名(字)是U Aciṇṇa长老。

kammavaca-for-ordination
教授师审问沙弥完毕之后,再经过僧团审问沙弥,如上述的15个审问题。接下来僧团则念动议与三次表决:

kammavaca-for-bhikkhu
尊者们,请僧团听我说,这位Revata希望从U Aciṇṇa大德受具足戒。他具备钵和衣(袈裟),并且诸遮难(障碍)法清净。Revata他乞求僧团以U Aciṇṇa大德为戒师为授具足戒。如果对僧团而言时机适当,请让僧团以U Aciṇṇa大德为戒师给与那迦授具足戒。这是动议。

尊者们,请僧团听我说,这位Revata希望从U Aciṇṇa大德受具足戒。他具备钵和衣(袈裟),并且诸遮难(障碍)法清净。Revata乞求僧团以U Aciṇṇa大德为戒师为授具足戒。僧团以U Aciṇṇa大德为戒师为那迦授具足戒。同意以U Aciṇṇa大德为戒师为Revata授具足戒的大德请保持默然;不同意者请说。

第二次我说这件事。尊者们,请僧团听我说……

第三次我说这件事。尊者们,请僧团听我说…….

僧团已经以U Aciṇṇa大德为戒师为Revata授具足戒。对僧团而言是同意的,所以才默然。这件事我这样记住。(三遍)

如此,兜率天修行林就出生了第一个比丘。

Sādhu! Sādhu! Sādhu!


评论

2008 Kuching — 3 条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HTML tags allowed in your comment: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