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一回,吉祥尊者在台湾的一个佛教团体给完一场佛法讲座后,有个人向尊者说:“尊者,您的《自然的代价》我读了十七遍,觉得非常受用,能不能允许我们以这本书作为佛学的教科书?”尊者听后就拒绝他的一番好意,并推荐他们应该以佛陀的经典如《法句经》作为教科书。由于这段小插曲,让尊者心中沛然涌现这个意愿,并希望将之放进所有书籍中,以提醒读者们:不要忽略了佛陀的经典!吉祥尊者本身的著作并无法取代佛陀的经典,吉祥尊者的肺腑语录更是无可邈逾佛陀的金玉良言。

2006年帕奥禅林雨安居期间,因禅林以华语教禅的师资窘乏,帕奥禅师便指示吉祥尊者下到禅林下院协助教禅。此时尊者对教学尚未有充分准备,只是因众生需要、因缘促使和本着慈悲心怀,尊者禀承师旨,开始了教学工作。尊者一向认同并赞叹传统的教学方式,即能掌握巴利语和引经据典,而且更跂望自己也能够达到这种传统的教学水准。然而在学生找上门的当下,尊者只能运用他目前最懂、最有效的教学方式,尝试弘扬佛陀古老的经典,借由生动的方式及通俗易懂的教学,可以更有效率地解决现代人所面对的生活问题。

吉祥尊者本身来自一个自由的世界,在传法时运用自由风格,通过现代人最容易理解的方式搭配活泼的语言能力,自然地把古老的智慧发挥得淋漓尽致。尊者就像一座桥梁,把我们现代人的心膺接上古圣贤的智慧之扉。虽然,如此风格难免会失去传统的权威和风采,但在没有语言的束缚和隔膜下,反而令学生们,尤其是那些文化背景来自复杂的都市型学生受益无穷。对他们来说,尊者开示宛若甘露沁人心脾,原来佛法就是那么的生活化、亲民化、人间化,并不是他们想像中那么莫测高深,玄之又玄,而是当下即可实践,结惑当解,从最低层次的生活到较高层次的止观都能学以致用。在受益的当下,学生们也希望能以简单有效的方式,记载及分享所学到的佛法。

在学生们一再催促,尊者也不反对出版任何可以利益到众生或可以令众生减少贪嗔痴、导向正法的书籍。只是尊者再三叮咛,他的原意是希望通过这些书籍,能够善巧地接引人们进入原始佛法的堂奥,有因缘就应该再进一步去阐究佛陀原始的巴利经典。基于一些前人的借鉴,尊者不希望《自然的代价》和《吉祥语》这些书会诎节传统教学的权威和主流,或完全取代佛陀的圣典。更不希望将来的学生只是记得这些书的教诲及尊者本身,而渐渐失去对佛法更深的了解和对佛陀的认识,而赓衍成个人崇拜主义,或演变成对某个老师的执着。特别是有些学生因为对老师的执着而无法再向其他老师学习,这些都是吉祥尊者不愿意看到的事。

吉祥尊者再次对于本身在弘法教禅时不能掌握好巴利语和引经据典而深感遗憾。怎奈出家恨晚,黄金岁月已逝,内修心切敦逼,今生已经无法再达成尽善尽美的心愿,如今尊者只想专心一志去完成修行的任务。对于学生的期望是:希望未来的学生们可以达到帕奥禅师所要求的水准,不仅成就止观,也能精通巴利三藏与其注疏,在弘法教禅时尽可能引经据典,懋扬佛语。这也是吉祥尊者常许的善愿之一:愿他的弟子们都能够青出于蓝,不要只依尊者目前的水平作为圭臬。

对于尊者强烈的修行意愿,身为受过法益与真惠的弟子们也衷素支持。有朝一日,学生们也希望能够跟随尊者的步伐,学成教法一段时期后,禅师轮流替换的教禅制度能够提供良好的机会让禅师们继续闭关,潜修充电,以便能够一心一意去体证更敞亮高妙的法和培育出更纯青善巧的能力,以更有效率地为这个世界的众生带来更长远的福祉、饶益和真惠。


评论

吉祥尊者的意愿 — 没有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HTML tags allowed in your comment: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