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句经故事》双品 (8) – 舍利弗长老的故事 (之6)
修行人阿秋去找其弟子长老们(现在已是比丘),请他们给增瑞居士指示:『尊者,请跟我的朋友说:「你的朋友修行人阿秋在高见佛足下发愿,要在未来出现的乔达摩佛的教法里成为第一上首弟子。你应该发愿做第二上首弟子。」』这么说后,他先诸长老而去,走另一条路来到增瑞住家的门口站住。增瑞说:『经过这么久后,我的大德终于来了。』请他入座后,自己坐在较低的座位,说:『尊者,您没有弟子随众吗?』『有的,朋友。高见佛来到我们的寺院。我们尽自己的能力礼敬他。导师向大家说法,开示结束时,除了我以外,其余的人都证悟阿罗汉。我见到导师的第一上首弟子人中王长老后,发愿在未来出现的乔达摩佛的教法里成为第一上首弟子,你应该发愿成为他的教法里的第二上首弟子。』『尊者,我和佛陀不熟悉。』『和佛陀说是我的责任。你准备好大供养吧。』
增瑞听了他的话后,就在自己的住家门前布置一个适合礼敬国王地方,弄平了八『卡立沙』(karīsa)大的地,撒上沙,再铺上五种花。建了一个以蓝莲花覆盖屋顶的大棚,布置好佛陀的座位和其余比丘的座位。准备好了大事礼敬后,他请修行人阿秋去邀请佛陀。修行人带了以佛陀为首的比丘僧团来到他的住家。增瑞前去迎接,从如来手中接过钵,带引他们进入大棚,请他们坐上准备好的座位,给予以佛陀为首的比丘僧团『施水』后,供养他们上等的饮食。用完餐后,他供养以佛陀为首的比丘僧团很贵的袈裟,然后说:『尊者,这项供养不是为了得到微不足道的位子。请您们慈悲接受这样的供养七天。』导师接受了。所以他做了这样的大供养七天,然后顶礼世尊,站着合掌说:『尊者,我的朋友修行人阿秋发愿要成为某个导师的第一上首弟子。我则发愿成为他的第二上首弟子。』
导师观察未来,看见他的愿望会实现,就授记说:『从现在再过一阿僧衹和十万大劫,你会成为乔达摩佛的第二上首弟子。』听了佛陀的授记,增瑞感到欢喜快乐。导师给了随喜供养的开示后,就和随众回到寺院。
诸比丘,这是我的儿子们当时所发的愿。他们只是得到所愿的。我没有看面子来传授。」
导师这么说后,两位上首弟子顶礼世尊,说:「尊者,当我们还是在家人时,我们去观赏山顶节。」接着说了整件事,直到最近在阿说示长老面前证悟须陀洹果。「尊者,我们去找老师山迦耶,想要带引他来您的足下,跟他说他的宗教见解是没有内涵的,以及说来这里的利益。但他却说:『现在要我再做弟子,那就像瓦罐去水井一样可笑。我不能再过做弟子的生活。』我们回答:『老师,现在大众都手拿着香、花等等去礼敬导师,您要做什么呢?』他说:『在这世上,笨人比较多,还是智者比较多?』我们说:『笨人。』他说:『那么就让智者们去找智者乔达摩沙门,笨人们则来找我这个笨人。你们去吧。』尊者,他不愿意来。」听了这件事,导师说:「诸比丘,山迦耶因为自己的邪见而把没有内涵的认为有内涵,有内涵的则视为没有内涵。然而,你们因为自己的智慧,知道有内涵的为有内涵,知道没有内涵的为没有内涵,舍弃了没有内涵的,你们接受有内涵的。」这么说后,他唸诵(以下)这些偈子:
Asāre sāramatino, sāre c’āsāradassino,
Te sāraṁ n’ādhigacchanti micchāsaṅkappagocarā.
视无内涵为有内涵,视有内涵为无内涵。
执持此邪思惟的人,他们不能达到内涵。
Sārañ∙ca sārato ñatvā, asārañ∙ca asārato,
Te sāraṁ adhigacchanti sammāsaṅkappagocarā.
视有内涵为有内涵,视无内涵为无内涵。
执持此正思惟的人,他们能够达到内涵。
于此,「视无内涵为有内涵」的意思是:四资具和依据十种邪见的教法是没有内涵的,但却把它看成有内涵。「视有内涵为无内涵」:依据十种正见的教法是有内涵的,但却把它看成:「这没有内涵。」「他们不能达到内涵」:他们接受了该邪见后,依「欲寻」(kāmavitakka)等等而住立,拥有错误的思惟之境,不能达到「戒的内涵」(sīlasāraṁ)、「定的内涵」(samādhisāraṁ)、「慧的内涵」(paññāsāraṁ)、「解脱的内涵」(vimuttisāraṁ)、「解脱智见的内涵」(vimuttiñāṇadassanasāraṁ)、「究竟涅槃的内涵」(paramatthasāraṁ nibbānaṁ)。
「视有内涵为有内涵,视无内涵为无内涵」:对戒等等的内涵,他了知:「这是内涵」。对于上述的无内涵,他了知:「这没有内涵。」「他们能够达到内涵」:那些智者如此接受正见后,依「出离思惟」(nekkhamma- saṅkappa)等等而住立,拥有正确的思惟之境,能够达到上述的内涵。
偈子诵完时,许多人证悟了须陀洹果等等。这堂法的开示对到来集会的大众有益。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