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句經故事》雙品(1)- 護眼長老的故事(之2)
於是導師教他一個導向阿羅漢的業處。頂禮導師後,他去找比丘作伴,找到了六十個比丘,就和他們一起離開了。走了二十由旬後,他們來到一個邊境的大村莊。在同伴們的陪同下,他入村托缽。村民見到這些比丘很忠實地執行自己的任務,就對他們生起了好感,提供他們座位,以及供養他們豐盛的食物。然後他們問:「尊者,您們要去哪裡?」「優婆塞,我們要去適合的地方。」睿智的人知道:「這些尊者是在找過雨安居的住處。」他們就說:「在這三個月裡,如果尊者們能夠住在這裡,我們就能夠受三歸依和受持戒。」那些比丘想:「依靠這些家庭,我們將能夠成就解脫輪迴。所以他們就同意了。得到那些比丘同意後,村民們就建了一個寺院,建夜晚的住處和白天的住處。建好後,他們把寺院供養給比丘們。比丘們也例常只去該村莊托缽。後來,有一個醫生來見他們,給予他們邀請,說:「尊者,在許多人聚居的地方,難免會生病。如果生了病,請傳話給我,我會給您們藥。」
入雨安居的第一天,長老問那些比丘:「賢友,你們將會以多少個姿勢來度過這三個月?」「以四種姿勢,尊者。」「賢友,這適當嗎?我們必需不放逸,因為我們是從活著的佛陀之處得到了禪修業處才來這裡。言行不一致不能令到諸佛歡喜,只有透過真善的意志才能令到諸佛歡喜。對於放逸的人,四惡道就像他們自己的家。賢友,你們應當不放逸。」「尊者,您呢?」「賢友,我將以三種姿勢來過這些日子,我將不會躺下來。」「善哉,尊者。請您不放逸。」第一個月過後, 不允許自己睡覺的長老患上了眼疾。眼淚從他的眼睛流了下來,就像水從破裂的水罐流出來。一整夜他都精進地禪修,破曉時他才進去自己的房間坐下來。到了去托缽的時間,比丘們來找長老,跟他說:「尊者,是時候去托缽了。」「好的,賢友。帶缽和袈裟吧。」指示他們拿他們的缽和袈裟後,他自己也出發了。那些比丘見到他的眼睛不斷地流眼淚,就問他:「尊者,怎麼了?」「賢友,風在傷我的眼睛。」「尊者,不是有個醫生給邀請要提供服務嗎?我們將會通知他。」「好的,賢友。」他們通知醫生。他煮了藥油後,給長老送了過去。長老把藥油塗在鼻子,和往常一樣繼續坐著,過後才入村。醫生見到他,就說:「尊者,聽說風傷了您的眼睛。」「是的,優婆塞。」「尊者,我煮了藥油給您送過去。您有把藥油塗在鼻子嗎?」「是的,優婆塞。」「現在感到怎麼樣?」「還是一樣痛,優婆塞。」醫生心想:「我送給他的藥油只塗一次就能夠病好。怎麼還沒病好呢?」所以他問長老:「塗藥時,您是坐著,還是躺著?」長老保持沉默。儘管被一再地問,他還是不說。醫生想:「我去他的寺院看他的房間。」所以他向長老說:「尊者,您可以走了。」去到寺院,他去檢查長老的房間。看到只有走和坐的地方,卻沒有躺的地方,他就問長老:「尊者,塗藥時,您是坐著,還是躺著?」長老保持沉默。「尊者,請不要這麼做。唯有照顧好身體才能實行沙門的任務。塗藥時,您是坐著,還是躺著?」在醫生一再追問之下,長老回答道:「朋友,你走吧。討論後我再做決定。」
在那裡,長老沒有親戚或血親。那麼他和誰討論呢?他和自己討論,說:「朋友保護者,你說吧,你是珍惜眼睛呢,還是珍惜佛教呢?從無始輪迴以來,已經有無數次你沒有眼睛。許多百個佛,許多千個佛過去了,你都沒有好好地修行一尊佛的教法。現在,你決意在這三個月的雨安居裡不要躺下來,要不斷地精進。因此,就讓你的眼睛壞掉或分解吧。你就只保有佛陀的教法吧,不是眼睛!」教誡自己的身體後,他唸出以下的偈子:
我的眼睛毀壞,耳朵毀壞,身體也一樣,一切和這身體有關的都毀壞,保護者,你為什麼放逸?
我的眼睛老化,耳朵老化,身體也一樣,一切和這身體有關的都老化,保護者,你為什麼放逸?
我的眼睛摧毀了,耳朵摧毀了,身體也一樣,一切和這身體有關的都摧毀了,保護者,你為什麼放逸?
以這三個偈子教誡自己後,他把藥油塗在鼻子,和往常一樣坐著,過後才入村托缽。醫生見到他,就問他:「尊者,您把藥油塗在鼻子了嗎?」「是的,優婆塞。」「現在感到怎麼樣?」「還是一樣痛,優婆塞。」「尊者,塗藥時,您是坐著,還是躺著?」長老保持沉默。儘管被一再地問,他還是不說。醫生就說:「您沒有做為了自己好而應該做的事。從現在開始,請您不要說『某某人給我藥油』,我也不說『我給您藥油』。」
被醫生放棄後,長老回到寺院,說:「雖然你已經被醫生放棄了,但不要放棄你的姿勢。」
你被視為無藥可救及放棄了,你被醫生捨棄了,肯定(會遇見)死王,保護者,你為什麼放逸?
以這個偈子教誡自己後,他繼續禪修。中夜時分結束時,他的眼睛與煩惱同時被摧毀了,他成了純觀阿羅漢。他走進自己的房間坐下來。到了去托缽的時間,比丘們來找長老,跟他說:「尊者,是時候去托缽了。」「時間到了嗎,賢友?」「是的,尊者。」「那你們去吧。」「尊者您呢?」「賢友,我的眼睛瞎了。」他們看著他的眼睛,自己的眼睛已滿是淚水。他們安慰長老,說道:「尊者,不要擔心,我們會照顧您的。」做了應盡的服務之後,他們入村托缽。
村民沒見到長老,就問那些比丘:「尊者,我們的長老在哪裡?」聽到事情的經過後,他們(派人)送粥給長老。過後,他們親自帶著食物等去見長老,頂禮長老後,他們滾倒在長老的腳下,痛哭流淚。他們安慰長老,說道:「尊者,不要擔心,我們會照顧您的。」過後就離開了。從那時候開始,他們例常地送粥去寺院。長老則不斷地教誡其餘六十個比丘。他們也很忠實地遵循他的教誡,在下一個自恣日,全部成了具備四無礙解智的阿羅漢。雨安居結束後,他們想要去見導師,就跟長老說:「尊者,我們想要去見導師。」聽到他們的要求,長老心想:「我很虛弱。在路上有住著非人的森林。如果我和他們一起去,全部人將會很累,而且也得不到食物。我應叫他們先走。」所以他跟他們說:「賢友,你們先去。」「尊者,您呢?」「我很虛弱。在路上有住著非人的森林。如果我和你們一起去,全部人將會很累,而且也得不到食物。所以你們先走。」「尊者 ,請不要這樣做,和您一起走我們才去。」「賢友,請不要這樣做。如果你們這麼做,這會讓我感到不適。我的弟弟見到你們時,他會問起我。告訴他我的眼睛瞎了,他就會派個人來我這裡,我將會和那個人一起去。請代我禮敬十力(=佛陀)和八十大長老。」這麼說後,他遣散他們。
請求長老原諒後,他們就入村。村民為他們提供座位,供養他們食物,然後問:「尊者,我們可以知道為什麼尊者們要離開嗎?」「可以,優婆塞,我們想見導師。」村民們一再地請求他們留下來,但知道他們已經決定要離開,他們就哭著送比丘們一程,然後回來。
次第地前行,比丘們來到了衹陀林。他們代長老禮敬導師和八十大長老。這麼做後,他們去長老的弟弟住的那條街托缽。該居士認得他們,他友善招待他們,請他們入座,然後問道:「尊者,請問我的長老哥哥在哪裡?」他們告訴他事情的經過。聽後,他滾倒在他們的腳下,痛哭流淚,問道:「尊者,現在應該怎麼做?」「長老希望有人會從這裡去找他,以便他能夠跟那個人一起回來。」「尊者,我的妹妹有個名叫保護者的兒子,請派他去。」「不能這樣派他去,因為路上有危險。讓他出家後,我們才能派他去。」「尊者,就這麼做,然後派他去。」
所以,他們就剃度他(那個男孩)出家(做沙彌),用了半個月的時間教他怎麼持缽、穿袈裟等戒律。告訴他路怎麼走後就派他去。次第地前進,他來到了那個村莊。在村口見到一個老人,他就問:「這村子附近是否有個森林道場?」「是的,尊者。」「是誰住在那裡?」「一個名叫保護者的長老,尊者。」「請告訴我怎麼去。」「請問您是誰,尊者。」「我是該長老的妹妹的兒子。」所以那個老人就帶他去寺院。頂禮長老後,他住在寺院裡半個月,忠實地服侍長老,做了一切大小的義務。然後他向長老說:「尊者,我母親的哥哥想要見您。我們一起去吧。」「好的,捉住我的手杖。」捉住手杖的一端,他和長老一起入村。村民們為長老提供座位,問道:「尊者,我們可以知道為什麼您要離開嗎?」「可以,優婆塞,我要去頂禮導師。」村民們盡力挽留他們,卻挽留不了,所以送了他們一程後,就哭著回家。
沙彌捉住長老的手杖(帶引長老),走到半路時,來到一個叫做「木柴鎮」(Katthanagara)的森林村子。長老曾經住在這村子的附近。從該村子出來後,沙彌聽到一個在森林裡撿木柴的女子的歌聲。聽著她唱歌,他愛上了她的聲音。
沒有其他任何聲音比得上女人的聲音更能夠滲透遍滿男人的整個身體。因此世尊說:「諸比丘,我沒有見到有任何其他一種聲音,能夠像女人的聲音那樣佔據男人的整個心。」
。。。待续